中国青年网

书画院

首页 >> 美术高考 >> 正文

少儿美术到底怎么教

发稿时间:2018-09-03 10:48:00 来源:

  少儿美术教育,是当下美术教育的热点。现在的80、90后家长教育理念较之以前已发生很大转变,更加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素质教育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美术教育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受到这种社会心理和社会需求的影响,少儿美术培训行业这几年发展迅猛,遍地开花。与此同时,火爆的市场也有带来一些冷思考。比如,少儿美术应该到底怎么教,是简单的教技法还是以艺术推动孩子人格和审美力的形成?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通过采访相关业内人士给出独家解读。

  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素质教育

  如今少儿的教育产业越来越多样化,行业也各异。少儿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美术教育,而是通过一种创意的美术形式来教育孩子,以引导陪伴,启发和帮助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种美术相对于传统美术更有意义。

  近年来,深圳的少儿美术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冒头,在很多购物场所以及大型艺术空间均能看到其踪影。到了寒暑假,单独为孩子定制的美术班,写生班、美术馆游学班也此起彼伏,充分见证了市场的繁荣。

  少儿美术教育到底该教什么,怎么教?这些问题似乎没有统一答案。对于大众来说,美术教育可以笼统认为是学学素描、画画国画等等。作为不进入应试范围的少儿美术教育,在多数人眼中,它能为孩子的素质教育“锦上添花”。

  对于有近20年从业经验的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秋实来说,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素质教育,而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孩子从刚出生到成长都要用到手,用到眼。眼与手最好的感知训练就是美术。美术教育可以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感知世界。”

  如今的少儿美术教育与十年前已经大不相同。十年前的少儿美术教育还不普遍,而且停留在“儿童画”的层次。秋实说,“现在少儿美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法,内容要求更加丰富了。但有一点很重要,艺术是没有标准的,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绘画不仅仅是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能力。”

  深圳天外画室的负责人刘天外在数十年的少儿美术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美术教育重在培养创造力,讲究手眼心一体。比如为了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他会选择真水果蔬菜、真人模特写生训练,不像很多地方总让学生对着书本临摹。

  在他看来,如今的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彩,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等各种可接受手段。

  既要守住传统,又要面向未来

  美术教育家研究发现,儿童在10岁前都有潜在的绘画能力,像走路、说话一样同步发展。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经过引导的孩子所具备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随心所欲的表现力往往是我们成人所不及的。

  在少儿美术教育中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守住传统,一种是创造为先。对此,在具有20年教学经验的深圳画家吴琳看来,这两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一种向过去寻找答案,另一个是向未来寻求答案。不管面向过去还是未来,少儿美术教育都应该打好基本功。创造不是从天下掉馅饼,是综合的艺术修养达到一定的阶段,由量变完成了质变。”

  坚持走传统路线是吴琳教育理念的主旨。“除了注重技法之外,我还注重学生对绘画的仪式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养的积淀以及孩子的耐性培养。比如,我会给学生讲文房四宝、讲生宣与熟宣的区别,讲古代文人画的历史,让他们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是如何产生、发展的。这些都是孩子综合素养的一部分。”

  关山月美术馆收藏部主任陈俊宇认为,在孩子需要专业训练之前不能一味要求出新。“艺术的创新并非是一件容易事儿,尤其是对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审美品位,对品质的精细化要求,才能塑造丰富的内心。大家都说毕加索的画具有创造性,这个不假。但前提是,他的技法和整体的艺术修养已经为创新打下了坚固基础。”

  少些功利心,多一份童心

  关山月美术馆道尚儿童艺术体验中心的负责人曾娴表示,孩子们在绘画的同时,更多的是学习了一种审美的眼光,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画画是耗时的事情,孩子一坐往往几个小时,如果心不静根本没法画画。长期坚持画画,无疑增强了孩子的定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这会有助于孩子的人格发展。”

  画画是如何培养审美的?在业内人士看来,孩子们拿着画笔对于形态、颜色、结构的推敲,长期保持对形态的高矮胖瘦,对颜色成百上千次的搭配,进行尝试,慢慢就建立了自己的认识。审美的培养可以说是慢工出细活。

  “不像其他文化课的补习,几天几个月就能立竿见影。美术培训的过程往往漫长。所以要求孩子学几个月就画出一张完整的作品,或者通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就能考上美院,这样的心态是有问题的”,秋实这样告诉记者。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很容易犯的错误是人们往往忽视童心的价值,出现了许多令人焦虑的现象。如画展上的孩子的画就像大人画的,美术教学中过多的“临摹画”,一些儿童美术教学掺杂着大量的功利目的。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大人对孩子绘画作品的评价是“看不懂”或者“画的不像”。吴琳并不赞同这种说法,“孩子通过美术教育,把看到的事物转化成具象的或者抽象的,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表达,这中间有孩子自己的感知。大人‘看不懂’的背后可能是由于经验所致,也可能受限于知识体系本身。在采访中,不少受访者告诉记者,如“看不懂”这样评价的词语需要谨慎使用,不如多一些去了解孩子创作这幅作品背后的想法。

  如何判断一家美术机构适合孩子学习?秋实告诉记者,“你走进一家机构,可以观察墙面展出的作品。如果悬挂的作品风格一致,相似度高,造型、构图、方法都是一样的,就要考虑一下。因为照葫芦画瓢,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和自我认知的发挥。”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