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书画院

首页 >> 书画要闻 >> 正文

和古人隔空对话 与博物馆亲密接触

发稿时间:2019-11-28 10:28:03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1月19日晚,赵孟頫早期书札《致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中以2.67亿元成交。

  ■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含二帖,分别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頫早年书法作品。一帖写赵孟頫在元朝要员程文海来杭州征召隐逸时其矛盾重重、进退两难的复杂心理,以及朋友间在利益矛盾时他采取的态度。另一通写他对朋友经济受困的关切与同情,以及自己在京城独处的孤独。

  ■2.67亿元成交价堪称天价,但相较于赵孟頫对于中国书画艺术的贡献,后者可谓无价。

  2017年9月11日,北京,观众在故宫博物院参观赵孟頫书画特展,展览持续到12月5日。(资料图)

  2017年12月5日,北京,赵孟頫最著名的作品《洛神赋》。 (资料图)杜洋(摄影部)/中新社/视觉中国

  刘 静

  小时候学书法,先习楷书,临帖首选“欧颜柳赵”楷书四大家,其中的“赵”便是赵孟頫。习书法,只是单纯地想把字写好了,用家长的话来说:别写得跟蟹爬似的。

  那时候,看到的也只是字,并不了解书法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部分。对于中国艺术之美看见了,也并不是真的看见。临的是一笔一划,只是形、笔法、线条、布局,并不会深究这些“体”之后是何人,他是怎样的一位古人,他是如何成就这般艺术成就。

  两年前的秋天,有幸在故宫武英殿看了赵孟頫特展。特展的珍品除了故宫博物院藏品,还有是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提供的,算得上是赵孟頫作品的一次超级大展。

  单霁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故宫一级书画展出的硬规矩——“展出不能超过2个月,结束休息至少3年”,据说按此规矩,故宫一级书画藏品需要913年才能全部展出一遍。

  看展时,工作人员说,此次展完,赵孟頫的作品也不知何年再展出了。言语颇衬得观展人的幸运。

  故宫把武英殿作为书画展处也是有心。清时康熙帝在武英殿设修书处开办书局,在此大量刊刻书籍,一直到清末长达200余年。

  武英殿刻书,以康熙 雍正 乾隆三朝最为兴盛,纸墨优良、校勘精审、秀丽工整、绘图完善,被称之为殿本。著名的四库全书,便是在武英殿校正缮写的,也因为此,武英殿被看成是皇室文化事业的核心。

  故宫来过多次,游览时总忘情于红墙绿瓦汉白玉的建筑中,忙乎着在各个宫殿前打卡,很难有气定神闲的时候,在各色展览中花些时间端详揣摩。

  故宫的美早已超越了建筑本身,曾经的历史、人物和文物,让这个宏大建筑群变得可亲可感而有温度,因此也变得生动。

  这一回只是把故宫当成了博物馆,来看一次难得的赵孟頫特展。看展时并未遇“故宫跑”,看展的人并不多,大概因为赵孟頫作品的名声远不如《清明上河图》和《千里江山图》,人们不知道的是被称为“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50岁时曾拜赵孟頫为师。

  赵孟頫在绘画上也堪称是一代宗师。明代王世贞曾说:“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他笔下的人物、鞍马、山水、花木、竹石、禽鸟等各种题材,皆成妙品。

  赵孟頫其人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生于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是赵匡胤的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是宋末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

  赵孟頫的书法时评其“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赞之“超宋迈唐,直接右军。”他在绘画上的成就在于为“文人画”明确了方向,赵孟頫的绘画、书法技巧、理念影响了后世的画坛。

  当然,还有一种声音,明末清初的书法家傅山“恶评”赵孟頫书法:“痛恶其书浅俗,如徐偃王之无骨”、“软美媚俗,熟媚绰约,自是贱态”。

  这样的评价缘于古人的因人废字,就像宋代书法四家“苏黄米蔡”,这里的蔡指的是蔡襄。宋时蔡京的书法造诣更胜于蔡襄,因蔡京是大奸臣,被斥于四家之外。有人说如果蔡京在列,那么宋四家的顺序当是“蔡苏黄米”。

  傅山说,“作字如作人,亦恶带奴貌”。由鄙夷人品到鄙夷书品,傅山如此评价赵孟頫的书法也是自然。一个奸人作品也就是奴才相,逐恶之。

  在世人看来,作为故宋王孙“仕元”,赵孟頫失去文人最看重的“大节”,这让他在当时和后世一直颇受争议。

  1279年,崖山之战。南宋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投海,宋亡。1286年,赵孟頫见元世祖忽必烈,仕元。

  元世祖忽必烈去世后,人近中年的赵孟頫托病携妻归乡,幽居两年后又拗不过元成宗对他的一再委命。赵孟頫历经元世祖、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元仁宗时,被拜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一品。1314年,赵孟頫写《万寿曲》卷献于元仁宗。祝颂之词言天下承平,普天率土共祈皇帝洪福,寿与天齐。

  赵孟頫“铁粉” 乾隆

  在特展中展出的赵孟頫绘画作品有:《秀石疏林图》《秋郊饮马图》《看鞍马》《红衣罗汉图》等;书法作品有《洛神赋》以及部分信札。

  有趣的是,特展还展出了清乾隆皇帝临摹的《红衣罗汉图》。乾隆是赵孟頫的“铁粉”,特展中的赵孟頫书法、画作中,几乎都有乾隆的题跋、钤印。有的一盖就是大大小小好几方印章,“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八徵耄念之宝”、“古稀天子”等;乾隆“御笔”倒是明显看出赵体的影子。

  在书画作品上题字钤印,藏界古而有之,一来表明作品的流传轨迹,即流传有序;二来印章也是鉴别书画真伪的重要手段。

  但像乾隆帝那般疯狂却是少见,也许是“真爱”吧。

  网友戏称:“在宝贝藏品上盖章,这事儿不稀奇,但乾隆盖章已经多得达到了违背弹幕文明的地步。凡乾隆收藏过的宝贝,上面一律有疯狂刷存在感的盖章、题跋,告诉你“朕已阅”,十全老人,真的十分爱给自己“加戏”……”

  与古人对话

  站在书画前,静静地欣赏,体会着笔墨下的气韵,就像与古人在隔着时空对话。

  你想象着作者是在怎样的一个情境下获得灵感,去创作这些书画?你试图从书画中发现他的情绪,是伤感还是孤独?你妄图将作品与那时的历史和人物串联起来。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Maxwell K. Hearn)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曾经说,如果可以,他最想与赵孟頫会面。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世界最主要的中国书画收藏机构之一,藏品数量众多,尤以宋元两代为主,收藏有赵孟頫的《双松平远图》。

  “他是宋室后代,但是决定出仕元朝,辅佐元世祖忽必烈。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许多人批评他为失节。但是我并不这么看,我认为他当时非常希望能够做出改变,并改善汉人在新朝的生存环境。他其实为此做出了许多牺牲,而你也会从他的艺术创作中感受到这一点,他的艺术作品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表达。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与他彻夜长谈,讨论做出这个选择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因为你一旦做出了(这个)选择,你就不能回头了。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书法家,在绘画上也尝试了不同的风格,从郭熙到董源等等。如果你仔细研究他的作品,是非常个人化的,富有诗意,也有一点哀伤和孤独,你会感觉到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并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

  这只是今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解读古人之意,我们无法猜测他的动机,只是妥协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赵孟頫在《自警》诗中写道“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赵孟頫死于1322年7月时年68岁,如他诗中所言,世事如烟,“唯余笔砚情犹在”。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