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书画院

首页 >> 摄影 >> 正文

全国摄影大展见证改革开放40年

发稿时间:2018-09-10 07:53:00 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为人民写真 为时代造像

  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侧记

  光明日报

  【时代记录】

  清华大学上课的学生、站在自己承包地上的小岗村农民、北京永定门前飞驰的复兴号列车、“蛟龙号”的第100潜……216幅摄影作品铺展而开,让人们穿过40年时间的长廊,徜徉在以百姓视角诠释的国民影像图志里,感受到真真切切的烟火气息。近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1978年至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历程。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千百万普通人以他们自己的视角,用影像真诚记录着这40年的历史。在没有刻意修饰的镜头里,历史不仅是一场场重要会议、一个个伟大工程,也是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和悲欢离合、是工地上一个个汗流浃背的身影、是流水线上一张张年轻专注的面孔、是课堂上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

  如果把每张照片比做一个窗户,那么通过这些窗户,你将“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在目睹中国发展奇迹的同时,也感受到每一位普通中国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在参与策展的陈小波看来,此次展览意在做一个不只是给摄影师看的展览、一个关乎40年中国摄影者担当的展览、一个引领观者走到历史深处的展览、一个站在国际视野看中国发展的展览……为此,展览现场特别铺设有一条“时光隧道”,一张张摄影作品将中国改革开放中重要的历史瞬间定格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伟大的中国人民40年来改变中国,影响世界的壮丽史诗。在这些优秀的作品中隐含着两条主线,一条是这40年里国家的改革发展、百姓的命运变化,另一条则是中国摄影家在这40年里的创作和担当。

  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人们在一幅幅经典之作前驻足观看。解海龙正在为现场观众做义务导览,他的希望工程纪实作品《大眼睛》让大家开始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这张照片是朱大伟给张鸣岐留下的最后影像,我当时也在现场。”解海龙声情并茂地讲述《生命的最后瞬间》背后的故事。照片上时任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的张鸣岐与随行人员手挽手在洪水中前进。前一天,辽宁省锦州市、朝阳市等地普降暴雨,大凌河洪水陡涨。张鸣岐组织军民奋力抢险。次日凌晨1点多,张鸣岐一行11人在勘察大凌河险堤灾情时被洪水冲散,张鸣岐不幸牺牲。

  86岁的茹遂初,是参展人中年龄最长的。他在1982年拍摄的北京地铁1号线,曾是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而如今北京22条地铁已经作为关键的交通枢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抽象的文字不一样,图片是形象地传递信息。我是时代的过来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发展,而作为摄影人就是要发挥作用,为时代写真。”茹遂初说。

  在观众群中出现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的身影,他参演的经典话剧《茶馆》第二代演员合影留念由史春阳拍摄,是展品之一。看到王福春作品《火车上的中国人》的时候,濮存昕颇有感慨:“那个时代,火车承载了很多中国人的人生,也包括我。16岁,我就是坐着这样的火车奔赴北大荒,开始了人生旅途的一站。”

  “40年来,摄影工作者与国家、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改革开放的每一步都留下珍贵的图像记忆,未来的中国社会必将迎来更加激动人心的发展变化,摄影艺术也必将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承担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郑更生说。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