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书画院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展示大师的多样人生

发稿时间:2018-10-29 08:59:00 来源: 人民网-书画频道

  “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展览现场

  漫画人间——丰子恺艺术作品欣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25日上午,中国美术馆大厅内,天使合唱团一曲空灵、优美的《送别》,拉开了“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纪念展览。

  丰子恺1898年生于浙江嘉兴桐乡,观者熟知于丰先生的画,其所创作的《护生画集》更是流传甚广,但其实他还是翻译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

  说起对丰子恺先生的印象,丰子恺先生的嫡孙丰羽说:“我小时候印象是,他是个有钱的小老头儿。我幼年去上海,他弄了一辆小轿车到车站接我,那个年代坐一次轿车大概五块钱,很贵的,所以我当时心里就觉得爷爷很有钱。”

  丰先生当年曾对丰羽说“心若大,凡事就小;心若小,凡事就大”。

  “他经常在他的日月楼小天地里耕耘,我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后来他去世了,我才逐渐意识到爷爷是很有名的艺术家,这个‘再发现、再认识’的过程非常有趣。”

  为了让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丰子恺先生,本次展览除了展示画作,还展示了先生在翻译、散文、书籍装帧设计及美术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丰子恺先生翻译的紫式部《源氏物语》

  丰子恺先生翻译的《伊势物语》

  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

  丰子恺一生翻译的著作有三十多部,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译自俄、英、日等语种,包括英国史蒂文生《自杀俱乐部》,俄国屠格涅夫《初恋》、《猎人笔记》,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紫式部《源氏物语》等文学作品十四部,日本黑田鹏信《艺术概论》、森口多里《美术概论》、门马直卫《音乐概论》和苏联科茹霍夫《学校图画教学》等艺术理论二十三部,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外国文学的译介。1958年,丰子恺撰写《漫谈翻译》,明确表达了翻译的要求。在他看来,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力求“信、达、雅”,语言自然流畅,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尤其是《源氏物语》是国内第一部全译本,填补了日本古代文学名著翻译的空白,译文文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为散文家的丰子恺

  丰子恺擅长散文,卓有成就。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他写下了大量的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缘缘堂续笔》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这些作品大多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行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的散文以一种特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正如郁达夫所说:“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

  上世纪20年代,丰子恺先生开始为书籍期刊设计封面,包括书籍整体设计,书籍封面、扉页画创作,同时还为书籍创作插图。有评论称:“在图书装帧史上,丰子恺先生虽不为家,但可谓先行者,他的装帧设计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感染力。”上图为此次展览展出的丰子恺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作品。

  现场展出的丰子恺先生的书籍装帧艺术作品。

  丰子恺先生为《阿Q正传》画的插画

  作为艺术理论家的丰子恺

  学贯中西的艺术经历、广博的审美视野、敏锐的理论洞见与悲悯的宗教情怀,使丰子恺成为独特的艺术理论家。他追求“多样统一”的审美理想,尝试把东、西方美术思想融会一体,形成了一种现代意义上的艺术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丰子恺出版了一系列艺术理论书籍,诸如《艺术教育ABC》、《构图法ABC》、《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漫画的描法》、《绘画与文学》等二十余种,成为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的代表人物。他对现代美学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与功能、生活与美的关系、审美教育、艺术审美等有着精辟见解,主张以“真善美”为核心作为人所掌握世界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而互相关联,强调审美“绝缘”“有情化”,更强调“多样统一”的审美形式观,并将之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进而倡导生活的艺术化。

  《大树画集》作品之一:大树被砍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大树画集》作品之二:轰炸·武昌所见

  《大树画集》作品之三:严霜烈日皆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

  《大树画集》作品之四:战场之春

  作为画家的丰子恺

  丰子恺主张“艺术的人生化”“人生的艺术化”,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他以真诚平易的热情将“艺术”融入到寻常生活中,情趣丰盈,内蕴精粹。他在遵循传统诗画观以水墨线条为本质的前提下,融汇西方的速写与中国的诗意化,涉笔成趣,形成了既有写实性又有抒情性的绘画风格。他早年讲究诗意入画,以“古诗新画”一举成名,后期多取材现实生活见闻,带有“温情的讽刺”,尤其喜爱取材儿童题材,勾画出人情世态,意境隽永含蓄而耐人寻味。丰子恺的作品温馨敦厚之中和精神与宁静致远之诗意境界,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人格力量。

  此次展出的美术作品主要以三组作品诠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展示他平凡素朴,却又深邃真挚的大爱:一、古诗新画展现其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怀;《大树画集》《恩狗画集》两套现实主义风格的画集,则展现其拳拳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护生画集》展示其宗教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展示了他与弘一法师师生间关于承诺的故事。

  展览主要以三组作品诠释丰子恺的艺术思想,展示他平凡素朴,却又深邃真挚的大爱:一、古诗新画展现其浪漫主义的个人情怀;《大树画集》《恩狗画集》两套现实主义风格的画集,则展现其拳拳的赤子之心与家国情怀;《护生画集》展示其宗教的人道主义的情怀,展示了他与弘一法师师生间关于承诺的故事。

  在展览中,《护生画集》《大树画册》是公众很难见到的战争题材作品。

  “宁当流浪汉,不做亡国奴”,1937年丰子恺开始长达八年的艺术逃难之旅。他胸怀祖国大地,心系贫苦百姓,一路走、一路写、一路记、一路画,把逃避时所见、所闻、所感绘诸于纸上。《大树画册》系丰子恺于1939年客居广西宜州时所创作。

  展览还有一套48开《给恩狗的画》,珍贵罕见。“恩狗”是丰子恺幼子丰新枚的小名,这套册页是父亲给儿子的礼物。一帧帧画面充满童趣,家乡的童谣还有“恩狗”与家人、小伙伴的生活“日常”让人忍俊不禁、不忍挪步。丰子恺先生生动的父爱及浓浓的亲情透出这本画册,引人入胜。

  矜恤之爱《护生画集》

  “护生者,护心也。去除残忍心,长养慧悲心, 然后拿此心来待人处世。这是护生的主要目的。”——丰子恺谈《护生画集》的宗旨

  《护生画集》共六册,是浙江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本次展览遴选二十三开原作到北京,也是《护生画集》首次进京展。

  这本画集前后创作的过程长达四十六年( 1927- 1973)。丰子恺用利落果敢的线条,寥寥数笔就勾画出高尚的人格和深远的思想,简单朴素中画出矜恤和仁爱之情。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弘一大师五十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五十幅《护生画集》。十年后,第二集《护生画集》完成,共六十幅。弘一大师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朽人七十岁时, 请仁者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护生画功德于此圆满。”收到恩师之函,丰子恺回信,“世寿所许, 定当遵嘱”。1942年,弘一大师圆寂,丰子恺在恩师七十、八十岁、九十岁冥诞之际,又继续画下了第三集七十幅、第四集八十幅、第五集九十幅。即便在后来的文革期间,他被批斗、坐“牛棚”、被下放,也没有任何抱怨、没有落下一滴泪,更没想过要放弃绘画,从不敢忘记自己对恩师的那句承诺。

  “护生即护心, 慈悲在心,随处皆可作画”, 他为自己寻找创作《 护生画集》第六册的条件。1970年患上严重肺炎的丰子恺终于被允许回家养病,同时他也似乎隐约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世,于是拼命画。他每天凌展4点就起床,着手思考与创作。1973年底, 丰子恺终于完成了恩师的重嘱,画完了《护生画集》最后一集的一百幅画, 此时与恩师约定的最后一集完成时间还有五年, 这与他送给思师第一集《护生画集》时, 整整相隅了四十六年。一年多后,丰子恺与世长辞。

  “我敬仰我的老师弘一大师,是因为他是一个像人的人。”做一个像人的人,这便是丰子恺一 生的追求。他用生命完成了这一追求。

  据悉,此次展览为纪念丰子恺诞辰120周年系列展之一,系列展由独立策展人王一竹女士、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万新华先生策划。此外还分别在香港(2场)、杭州及丰子恺故乡桐乡举办丰子恺系列大展。五场展览的主题各有不同,呈现丰子恺先生立体多维的艺术人生。

  “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北京)展,具体展览时间为10月25日11月4日,中国美术馆5号厅展出。

  《护生画集》作品之一:清纨原在手,未忍扑双飞。

  《护生画集》作品之二:慈乌反哺

  《护生画集》作品之三:《守王友尸》

  《护生画集》作品之四:报告火警

  《护生画集》作品之五:首尾就烹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