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圣母的眼泪与圣母的保护
发稿时间:2019-04-18 09:55:00 来源: 人民政协网
4月16日,巴黎圣母院的一场大火和2018年9月巴西国家博物馆的一场大火的灭顶之灾,让全世界为之震惊,也让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到当代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显然,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公民都不愿意看到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受到损坏,受到火的吞噬。但是,水火无情,在这种无情的灾难之中,文化遗产受到的损害是难以补救和挽回的,一失全无。
保护文化遗产不受损坏,这是当下两场大火过后所提出的非常严肃的问题。虽然,各个国家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在不同层面上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可往往是疏而有漏。这种疏漏造成了巴黎圣母院和巴西国家博物馆的不可挽回的损失,这正是需要全社会积极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国际间的问题基于每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以及文物保护方面的差异性,可能有所不同,或者说是根本不同,但当下对于文物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完全相同的。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国际间的相互合作。如何从一个更广泛的层面上提醒全社会来关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可能还需要多方面下功夫、花力气。
本次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正是在其修复的过程中而酿成的重大灾难,而修复中出现的大火显然和平常开放时间出现的火灾又不太一样。那么,修复规章的制定,在修复的过程中是否会造成新的伤害,也是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需要吸取教训的。无疑,确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是重要的;有了规章制度的执行,又是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也非常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思想层面上的认识,也有技术层面上的方法和手段,在人防、机防,物防的多重防护之下,自然灾害中的水灾、火灾、偷盗等等仍然难以阻止,依然会给文化遗产造成重要的损失。在当下已经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中,最重要的是在文化遗产所在地安装防火监测的设备。现代科技的发达,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明火,甚至在冒烟的时候就可以发现;早发现就可以用非常准确的技术来阻止其蔓延。而如果在很短时间之内,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大火如果在明火出现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发现的话,安保人员又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的扑灭,这是避免这次大火的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关键是发现的晚,发现的不够及时,再加上灭火不准确、不到位等等,都造成了火势的迅速蔓延。
显然,这种基于电子监控以及人员巡逻为主体的防火的监控中,巴黎圣母院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疏漏,表现出了对于安防的欠缺。不管是巴黎圣母院还是巴西国家博物馆,两者之间的关联点都在于发现的不够及时,扑灭的不够及时和准确。因此。这两场火的给予我们的教训,就是要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的场所,必须要加强电子设备的监控,加强常规和常态的人员巡逻。从报道中看到此前巴黎圣母院的修复有一个长时间的准备过程,一直有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而巴西国家博物馆也是因为资金的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在管理方面的不到位,与国家给予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不足,这也是这两场大火之后需要提出来研究的问题。文化遗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没有国家的投入,重要的国家文化财产的保护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因此,欧洲的很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迹,其保存可能多少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文化遗产所在地安装相关的监控设备又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和遗产保护会发生矛盾。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在安装防火设备,尤其是防火监控,不能钉钉子,难以布线等问题,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这也是国际社会需要来全力来探讨的一个问题。再就是要加强国际间的联动,就文化遗产的安保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协调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源,分享具体的成果,在制定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则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让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常态化的措施中,能够确保万无一失。
文化遗产的保护,避免火灾等重大灾害,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常态化的任务。从方方面面来考量,都应该建立起一系列的规章和措施,包括像巴黎圣母院这样一种老建筑的灭火问题,应该做好防止各种灾难的预案。显然,巴黎圣母院的灭火问题没有做好事先的预案。因此,文化遗产保护预案的设立,能够在灾害应急处理过程中处惊不乱,有条不紊,这是当下文化遗产保护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在万无一失之中,人们往往可能忽略了万与一的关系问题。所以,做好预案,也应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这样的预案,在灾害到来之前,每一个人或者每一个当事人都有可能是措手不及。做好相应的预案,做好相应的准备,即使准备做得很充分,人们也不期望有这种灾害的发生。
像巴黎圣母院这种灾害的来临,对于每一个国家,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因为这些文化遗产不是属于某一个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某个人的,而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所共享的。在全世界共享的文化遗产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组织,都应该积极承担保护文化遗产责任。而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的规章制度,都应该切实而有效的落实,真正做到以防万一。(陈履生)
(注:以上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拍摄,摄于2017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