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书画院

首页 >> 公益活动 >> 正文

移风易俗,火普村的新生活

发稿时间:2018-09-10 07:35:0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火普村,是已经实施扶贫搬迁和彝家新寨建设、贫困发生率由29%到整村脱贫的行政村。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来到位于大凉山深处的火普村,走进彝族贫困群众家中,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总书记大过年的那么远来看我们,我们有手有脚,不能等靠要啊!”习近平总书记对乡亲们的牵挂和关心,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温暖了村民的心,大大提振了大伙儿脱贫致富的信心。

  如今,火普村在当地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支持下,围绕经济脱贫和精神脱贫双重目标,将“现代文明普及工程”融入彝家新寨建设和异地搬迁扶贫,通过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和四好村、四好文明家庭创建等方式,有效发挥文化治村、移风易俗的功能,探索出一条文化扶志助力精神脱贫的路径。

  据介绍,火普村所在的凉山彝族聚居区属于“一步跨千年”,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过区”。火普村平均海拔2700米,属高寒地区,大多数村民靠种马铃薯作为收入来源,一年也就万把块钱的收入,但高价彩礼和婚丧嫁娶铺张排场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村民阿来有子的女儿今年出嫁只收了男方有限的彩礼,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移风易俗问题的解决得益于“现代文明普及工程”的实施。该工程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大小凉山彝区发展步伐、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施的十项扶贫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电基础建设工程、文明新生活“二选一”、社区书屋等11个具体项目。

  2014年,四川省政府出台《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其中的“现代文明普及工程”就是要下大力气治理彝区有偿婚姻、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社会问题,并通过配送彝家新寨室内设施“四件套”和文明新生活“二选一”项目(电视机、太阳能热水器二选一)等多种途径和举措,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成效显著。

  火普村村民大会上通过的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婚姻聘礼不得超过10万元,后来减为8万元,且呈逐年递减趋势。按照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的情况也得以改善,村民在村规民约上按下手印,作出承诺、身体力行,移风易俗,推动乡风更加文明,逐步改变贫穷山村的落后面貌。

  以前,火普村很多人“小病拖,大病扛”。安子拉曲在村里的卫生院已经干了20多年,他说以前药品不全,自己医术也有限,人们没有看病的习惯,反而喜欢搞迷信活动。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自火普村的四好建设开展以来,村里的卫生院环境好了,药品齐了,对口扶贫单位甚至还带来了中医教学课程,安子拉曲的学习热情高涨。“我这两年每个月有15天在村上行医,15天去乡上学习技术,医术大有提高。”安子拉曲表示。

  在四川省四好村创建政策引导和涌现的四好村带动下,火普村四好建设成效日益显现:村委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量化、细化各项工作要求,并成立相应负责小组抓落实;制定四好文明家庭创建标准,定期专人检查,公开评选结果,形成标杆效应,激发和鼓舞困难群众形成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例如,针对彝区困难群众知识文化水平低的情况,火普村村规民约要求村民自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技术培训和农民夜校课堂,掌握一两门专业技能;在子女入学方面,男女享有平等权利,父母不可让学龄子女辍学。

  村民安子子伍家里有4个孩子,一个读职业技术学院,一个读高中,两个小的读小学。在他的记忆里,以前村里的孩子读到小学四五年级就辍学务工去了,大孩子带小孩子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如今政策好了,村里建了两所幼儿园,家长劳作时再也不用担心孩子没人照看了。现在村里的孩子都上了小学,有30个初中生、60个高中生,今年还有3个人考上了大学。安子子伍印象中挂着鼻涕、见人就躲的孩子也变得干干净净、落落大方了,有的还学会了普通话。

  作为对口扶贫的第一书记,马天已经在火普村扎根工作3年,对村里172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他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春节前来看望乡亲们的情景。马天表示,乡亲们说,习近平总书记这么关心大伙儿,大家更应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打赢脱贫攻坚战,过上好日子。

  脱贫致富的精气神足了,火普村也因地制宜地找到了适合的产业之路,种植高山草莓、羊肚菌和大棚蔬菜。此外,马天计划帮助火普村建设彝家旅游新村,通过发展民宿带动村民致富。

  移风易俗、以文化人,扶贫先扶志,扶志助扶贫。火普村正在发生变化……

责任编辑: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