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书画院

首页 >> 最新资讯 >> 正文

大千故里佳作多 书画之乡底蕴厚

发稿时间:2019-03-22 13:31:00 来源: 澎湃新闻 问政

  展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湾沱江水,孕育了一代代书画人。莘莘学子,纵情笔墨,春天,大千艺术的种子播撒在汉安大地,沱江两岸,香飘四溢。

  3月19日下午,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张大千美术馆、张大千纪念馆、内江书画院(张大千书画院)承办的大千艺坛·2018公益大课堂书画篆刻作品展在张大千美术馆举行。

  一件件作品,风格独特,画工精巧,富有正能量,有的表现爱国情怀,有的展示经典国学,有的反映民间万象……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国画作品精美 内容丰富

  进入一展厅,看到的第一件作品便是书法《艺术为人民》,旁边是并排挂着的大幅画作,画里有老人、老虎、山水、仕女等。它们有的出自内江知名书画家之手,也有的由学习书法、绘画一年左右的新手创作而成。

  墨香味浓郁的书法作品,有北魏墓志铭等碑文,也有《沁园春·雪》《念奴娇》等诗词,还有“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等对联。草书、行书、楷书、隶书……风格多样,展现了不同学员的不同水准。

  人们一边观看,一边拿出手机来拍照、录像,老人、小孩或深或浅地发表见解,并在现场热烈交流。

  “快过来,这幅古代仕女图真好看。”一位观展市民手指图案,笑着对同伴说。

  “线条质量非常好,极具美感,比如这个‘人’字,但在力量上还可以更好地去把握。”在一幅繁体字书法作品面前,大千艺坛·2018公益大课堂老师霍祥界与学生进行交流。

  除了书法、绘画,精美的印屏也让人赞叹不已。印蜕的颜色、大小各不相同,通过富有设计感的布局,更显雅致。细看文字线条,足以见得印章的精致。

  “从印的大小、宽边、图案搭配来看,平面设计功夫凸显。你一定要写篆书,这样你在篆刻上能够更上一层楼。”在一幅印屏旁边,书法家曾国武点评学生作品时说道。

  通过交流,参观者更清楚理解了作品背后的独特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画家张文忠的《彩彻云衢》,以两幅不同年代的城乡面貌为主题,通过色彩以及画中房屋等对比,展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赢得不少好评。

  当天,大千艺坛·2018书法篆刻公益大课堂书画篆刻作品展共展出78件学员作品,36件老师、评委、特邀作者作品,展览将持续到4月。

  交流职业不同 因艺相识

  风格多样的作品,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层书画爱好者,包括农民、私企人员、教师、医生等。

  46岁的江德斌是一名建筑行业工作人员,他在当天展出了一幅印屏《香石斋朱迹》。

  江德斌告诉记者,他从十几岁便开始接触篆刻。去年下半年,报名加入了大千艺坛·2018书法篆刻公益大课堂。

  “我刻了上千个印章,精心挑选后,交了这一幅印屏。”江德斌说。

  学员朱寿芳来自金融行业,一年的学习让她进步很快,书法作品屡获老师表扬。

  她表示,因从小生活在大千故里,她对传统书画篆刻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经过一年的学习,篆书的圆紧、隶书的宽博、草书的灵动、楷书的静穆、行书的舒缓,让她时刻沐浴在艺术的阳光里,参加这次展览,更激励着她继续前行。

  42岁的何江涛是一名理发师,此次展览他虽然没有作品参展,仍积极参与布展,认真汲取每一位学员作品优点。

  “写字、画画、篆刻都需要时间沉淀,现在我只要有空就练习,希望积累到一定基础后再将作品拿出来展示。”何江涛表示。

  何江涛出生于东兴区西林街道太平村,1995年的一天在街头无意与画匠相遇,接触到书画,进而学习装裱,接触到内江书法家曾国武,被引荐进入了书画学习班。

  进入书画学习班后,他懂得了什么叫中国画,学艺渐精,妻子对他的学习也从反对到支持。他闲暇之余便在店内创作,每个月在笔墨纸砚上花费几百元,理发店里面挂着许多他创作的字画,墨香浓郁。获得顾客另眼相看,作品还被一些人收购。

  “下一期打算继续学习,希望在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何远涛说。

  持续开展 弘扬文化

  记者了解到,大千艺坛·公益大课堂从2017年开始举办,由曾国武、陈亮等15名书画老师授课。

  大千艺坛·公益大课堂旨在传承国学经典,弘扬书画艺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2019年初夏将开始招收新一批学员。

  在认真欣赏了第二期大千艺坛·公益大课堂师生作品后,55岁的市民李先生表示,此次活动是很好的举措,这说明书画之乡有群众基础,内江人文底蕴扎实。(◇全媒体记者 李静 文/图)

责任编辑:熊真